為推進廣東省分布式光伏高質量發展,近日,廣東印發《廣東省推進分布式光伏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從明確開發重點、拓展開發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規范管理和加強組織實施五個方面制定17條措施。《行動方案》明確,力爭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到2025年達到50%、2030年實現全覆蓋,新建公共機構屋頂光伏覆蓋率到2025年達到50%。
公共機構、公共設施等宜裝盡裝
光伏發電具有綠色低碳、可再生的特點,是能源低碳轉型發展的方向。廣東分布式光伏應用場景豐富、開發潛力大,是未來一段時期廣東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點。
基于此,《行動方案》明確開發重點,提出實施園區全覆蓋。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產業園建設,新規劃建設的各類園區要同步規劃、配套建設分布式光伏,力爭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到2025年達到50%、2030年實現全覆蓋;對既有各類園區全面實施綠色化改造,力爭光伏覆蓋率到2030年不低于50%。積極推動園區外具有開發條件的各類工商企業利用屋頂及周邊已批建設用地配套建設光伏發電系統。
同時,推進公共機構、公共設施等宜裝盡裝。新建建筑應按規定安裝太陽能系統,鼓勵機關、醫院、學校、體育場、圖書館、美術館等新建建筑,以及新建的污水處理廠、停車場等,同時設計建設光伏發電系統,力爭新建公共機構屋頂光伏覆蓋率到2025年達到50%。
《行動方案》提到,實施重點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綠色化改造工程。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高鐵站、港區、碼頭、機場等交通運輸場站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因地制宜構建綜合交通樞紐“分布式光伏+儲能+微電網”的交通能源系統,新建港口碼頭、物流樞紐實現光伏“能裝盡裝”。
《行動方案》還提出,推進城市建筑光伏發展。在推進舊城改造工作中結合實際建設屋頂光伏,鼓勵利用大型住宅區屋頂資源開發分布式光伏。
此外,加快農村分布式光伏建設。按照“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結合鄉村建設、鄉村旅游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綠色農房建設、農房風貌管控提升等工作,同步推進農村分布式光伏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實施綠色圩鎮、綠色鄉村分布式光伏建設行動計劃。
拓展開發模式,給予政策支持
分布式光伏開發模式多樣,應用場景豐富,《行動方案》鼓勵因地制宜選擇投資開發模式。對于既有的各類園區、工商企業廠房,按自愿原則整合屋頂資源,依法依規選擇投資主體。對利用公共機構屋頂和公共設施建設光伏的,鼓勵以縣區為單位統籌資源,采取合法合規的投資方式,統一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維。支持具備條件的鎮村采取“公司+鎮村+農戶”等模式,統一規劃設計、打包備案,開展整鎮村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尊重農民意愿前提下,以村集體物業設施、廠房屋頂等入股參與項目開發,增加集體收入。
《行動方案》要求拓展綜合利用場景。在工業用電負荷大、分布式光伏開發條件好的園區,探索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綠色供電園區;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城市商業體、綜合體、居民區及其他具備條件的場所,依托光伏發電、并網型微電網和充電基礎設施等推廣光儲充一體化項目建設。
在研發方面,《行動方案》支持適用型技術產品研發制造。推動適用于源網荷儲、光儲充一體化等綜合應用場景的新型儲能產品研發制造和先進產品示范應用。推動先進光伏產品和技術納入省應用場景清單,加大光伏技術產品供需對接。
為提升消納能力,《行動方案》明確分布式光伏原則上就近消納,鼓勵各類園區和工商業企業光伏發電自發自用。優先支持在具備可接入容量的地區開發建設分布式光伏項目,對存在消納困難的區域,分布式光伏項目可通過配建新型儲能設施、實施匯集升壓接入等措施解決接入能力和承載能力不足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行動方案》還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電價方面,分布式光伏項目上網電價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支持分布式光伏項目參與綠電綠證交易,獲得相應收益。稅收方面,落實符合規定的光伏發電企業項目所得稅“三免三減半”政策,分布式光伏發電自發自用電量免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等針對電量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分布式光伏項目不收取系統備用容量費和其他相關并網服務費。金融方面,引導金融機構用好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分布式光伏開發的信貸支持。能耗方面,分布式光伏發電電量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控制。
舉辦光伏展會 促進全球貿易
7月4日,記者從2024世界太陽能光伏暨儲能產業博覽會組委會獲悉,由廣東省太陽能協會、廣東省粵港澳經貿合作促進會、廣東鴻威國際會展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2024世界太陽能光伏暨儲能產業博覽會(第16屆廣州國際光伏儲能展)將于2024年8月8日-10日在中國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B區開啟光儲盛典!展會以匯聚全球光儲行業精英,共襄盛會。據介紹,展會旨在匯聚全球光儲產業的精英,共同探討行業發展。展會內容涵蓋光伏、儲能、太陽能、電源、電池、熱能、充電樁等新能源領域,展覽面積達30萬平方米。預計將吸引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40萬名專業觀眾參會,為全球光儲企業提供一個重要的貿易促進和品牌推廣平臺,助力連接全球機遇,實現資源需求的精準匹配。
來源:羊城晚報